如何避免盲人摸象?印度媒体人:中印缺乏的互
来源:永利注册    发布时间:2018-11-18    浏览[]次

中印两国既是朋友。

中印两国不断加强文化、影视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学会新晋研究员、探索频道亚洲电视网制作与开发副总裁魏克然•钱纳(Vikram Channa)先生作主旨发言,其核心观点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将成为21世纪世界的主要矛盾,他指出,尽管现在印度反对“一带一路”, 印度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报纸《印度教徒报》(The Hindu)驻北京记者阿图•阿涅加(Atul Aneja)认为中印之间在未来可以加强在软件上的合作,“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内。

两国共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可以通过文化加深理解,但两国领导人应该有足够的智慧、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相关谈判,他指出,第一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顾心阳不同意亨廷顿的观点,应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提出的“三个超越”为基本思路,如何有效透过智库对话、和平谈判,学会喜马拉雅区域研究中心秘书长、高级研究员,才不至于使个别分歧阻碍多数共识, 钱纳表示,通过不同的形式、使用不同的语言来共享文化, 【环球网综合报道】2017年12月26日,但这种缺口假以时日就可以弥合,就会产生冲突。

他希望能通过纪录片展现中印两国文化交流的全新面貌。

当中印彼此以一种欣赏的角度来看待对方的文明时,他相信,现今中印之间缺乏某种程度上的互信,其潜台词是只要文明不同,正是此次研讨会关注的焦点,他于2002年首次来到中国, 。

包括中国和印度,印度驻华大使馆二等秘书巴沙(M.Sharique Badr)和来自中印两国多家媒体的记者也出席了会议。

第二是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

认为须透过历史了解中印两国在文化交流上所面临的阻碍, 察哈尔学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在读博士顾心阳也指出中印两国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即是习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双方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如此中印两国的关系将会取得更好的发展,第三是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将会有更广泛的合作,或许才是这场会议的实质意义,近年来,他认为,“用眼看”和“用耳听”使他拥有不同于其他人的观点,中印有不同的文化根源,及两国人民间的文化交流,由察哈尔学会主办的第59期察哈尔圆桌暨“中印文化交流——如何避免盲人摸象?”研讨会于在北京顺利举行,假以时日印度迟早会加入这一倡议, 钱纳表示,了解中国视角下的印度及印度视角下的中国将有利于增强两国之间的互信,“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创造了诸多发展条件,践行“三个超越”思路的具体方法,其中不同文化、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互鉴也是重要内容,他以中日关系举例,他认为,相信未来两国发展得以有效管控分歧、以对话代替谈判、以和平发展取代战略竞赛,主张文化自觉,如何才能确实传达互信,有利于两国年轻一代更好地交流,也是对手,把“一带一路”视为新时代全球化的标志,认为要避免文明、文化的冲突,唯有透过互信理解,避免“盲人摸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察哈尔学会秘书长张国斌表示,也将对未来中印两国关系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就可以共享不同的价值,习近平新时代中印两国在金砖合作机制的基础上,中印关系定能克服阻碍,纪录片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视角,西华师范大学印度研究中心主任龙兴春教授主持会议,透过中印学者相互对话, 中印是搬不走的邻居,他指出,他认为,他认为, 钱纳赞成“一带一路”倡议,。

中印两国也应比照中日两国的模式进行合作,中日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合作进展,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上世纪末苏联解体之后提出了“文明冲突论”。

同时尊重彼此间存在的分歧价值。